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期刊封面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1979年创刊

CN:11-5142/TU

ISSN:1001-6740

双月刊

公告栏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24,567
2025年04期
专题研究

园以载道:俞樾曲园中的晚清文人园林空间探析

何嘉丽;刘彤彤;吕东方;

曲园乃清末巨儒俞樾侨居苏州所亲创,是晚清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园虽小,但布局精巧、曲意深远。基于前人对曲园文献及意匠的初步研究,本文以图文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深入探讨“曲”的文化心理与空间表达。研究发现,俞樾以曲尺为空间语言,从曲而方、曲而全、曲而达三个层次实现园景的“曲”意营造,从文明之源理解中西学术,使学术理想与园林的艺术创作互为注释,折射出晚清学术思想对文人园林营造的重要影响,文章以此探讨近代文人园林对中西文明互鉴的见证作用及重要价值。

2025 年 04 期 No.236 ;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土化视角下的近代内陆城市转型与自主求索——以太原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例(1881—1949)

李岚;

近代化不仅对沿海城市影响深远,同样也深刻改变着内陆城市。文章以近代内陆城市太原为研究对象,从本土化视角阐释城市近代化转型和自主求索的方式。选取1881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阐释太原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探究在城市自主建设中体现的对儒家思想的坚守与外来文化的适应。通过与其他内陆城市的比较,认为近代太原的城市转型是时代的结果,但在不断地自主探索过程中,接续、传承、转译本土文化基因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讨论当局潜在的意识形态与本土营建之间的关联。

2025 年 04 期 No.236 ; 近代晋域天主教堂建筑本土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3YJAZH058); 山西风土建筑营造技术的趋同与分异机制研究,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2303021212062)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与古为新:苏州盘门东段城墙周边空间的重构性利用

吴国栋;余飞;李宇珊;张璟榆;郑颜飞;

本文梳理了我国城市古城墙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并结合苏州盘门东段城墙周边空间设计实践,在分析该地段保护现状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还原城市肌理和历史氛围的人文景境重构理念,在新建筑中实现古城墙传统体量和建造逻辑的现代传承及转译。此重构性利用方案以新旧类比共生的方式探讨古城墙周边空间历史建成环境再生和建筑遗产传承的设计策略。

2025 年 04 期 No.236 ;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SJYB1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3080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项目(2023M732538)
[下载次数: 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居民视角下城市遗产的价值判断与保护评价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地区为例

冯小露;杨辰;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不仅有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地方文化的创造者,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集体记忆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针对当前风貌区保护重“貌”轻“风”的问题,本文以虹口区提篮桥地区为例,从居民视角出发,运用意象认知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风貌区的城市遗产要素进行识别,对居民感知到的城市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最终提出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遗产的保护更新策略。

2025 年 04 期 No.23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805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351);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3ZR1468300)
[下载次数: 2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对低保护级别文物建筑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的再思考——以深圳市公明老墟为例

张雪纯;贾滨;张依玫;

低保护级别文物建筑数量庞大,但学界对其价值的探讨尚未给予充分关注。本研究以深圳市公明老墟为例,总结出低保护级别文物建筑在价值评估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评估程序与方法。研究发现,公明老墟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在深圳市层面具有一定重要性,但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相对一般。此外,公明老墟的文化情感价值对周边社区意义重大。应在延续历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活化利用,进一步扩大其功能价值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2025 年 04 期 No.236 ;
[下载次数: 7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3 02 01
2024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06 05 04 03 02 01
202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06 05 04 03 02 01
2019 06 05 04 03 02 01
2018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06 05 04 03 02 01
2015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6 05 04 03 02 01
2012 06 05 04 03 02 01
2011 06 05 04 03 02 01
2010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1

观念的契合与经验的在地转化:天津首批苏式居住街坊建设记录

梁欣婷;徐苏斌;青木信夫;

1952年10月,天津市建筑设计公司基于苏联居住街坊理论和建筑工业化的经验,设计了一套名为《天津市标准眷属宿舍/单身集体宿舍工程图》的标准图集,并在次年应用于8处位于旧租界建成区域及周边位置的居住街坊项目中。之后,天津市的住宅实践放弃了对这套图集的使用或更新,转而采用其他标准。但在各类志书或学术研究中,该图集及实践却被笼统地归类而一笔带过。本文分析了解放初期天津首套标准设计和居住街坊实践对苏联经验的学习、转译、运用,并与同时期国内典例进行对比,指出苏联经验在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层面与天津本土生活经验和建成区风貌之间的协商,以揭示其独立性与试验性。

年 期 ;
[下载次数: 5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照料设施中支持认知症老年人自主性的空间环境作用机制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跨文化案例研究

李佳婧;冯可寒;

当前,我国快速增长的认知症老年人群对专业的照料设施提出迫切需求。现有认知症照护设施空间环境中,多对认知症老年人自主性不够重视,导致其生活质量较低,与“尊重尊严与自主性”的认知症照护环境设计国际共识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明,空间环境是支持认知症老年人自主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支持作用机制。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方法,得到“有条件的自主”这一理论机制。通过对空间环境因素、护理环境因素、风险可控性、与个人因素在“有条件的自主”理论机制中的影响作用路径分析,本文对如何营造支持自主性的认知症照料设施空间环境提出了建议。

年 期 ;
[下载次数: 1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具身智能理论的互动建筑表皮设计教学实践

石峰;舒情;程玥;周俊君;

在建筑表皮的智能化转型和具身智能的飞速发展双重背景下,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建筑学教育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基于具身智能理论的互动建筑表皮设计教学框架,全面阐释了具身智能理论、互动建筑表皮的具身性解构及设计方法等关键理论。文章展示了互动建筑表皮教学的流程,包括相关技术、概念设计、分析优化以及案例制作,并通过3项互动建筑表皮设计案例介绍了基于具身智能的实践流程,深入探讨了教学中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具体要求、所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本研究旨在为人工智能辅助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以促进数字建筑教育的进步。

年 期 ;
[下载次数: 8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街宅关联视角下传统聚落适应气候的机理与营建智慧研究——以重庆丰盛古镇为例

李旭;周炫汀;刘鹏程;

我国传统建筑与聚落具有“被动式低能耗”的特点,对各季节气候响应度高,解析其中适应地域气候的经验智慧与机理,有助于探索本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夏热冬冷气候区重庆丰盛古镇为例,从“街—宅”关联的视角,采用风热环境模拟与响应面方法解析适应地域气候的空间形态特征与规律,提炼气候适应性营建智慧。研究揭示了基本空间要素影响风热环境的主效应重要性排序,解析了对风环境的交互效应,分析了坡顶出檐与支巷对风热环境的影响,总结了适应地域气候的街宅空间组合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聚落风热环境评价,从选址、街巷结构、建筑等尺度提炼了因势利导、系统协同、灵活应变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智慧。

年 期 ;
[下载次数: 11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日本小规模多功能居宅介护设施的社区嵌入型特征研究——以“春日台中心”“三草二木西圆寺”设施为例

李路阳;李厚君;孙艳晨;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传统养老机构所提供的介护服务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为应对在地养老所面临的挑战,日本积极发展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并创新性地推出了小规模多功能居宅介护设施。这些设施以其规模小、灵活性高以及社区深度嵌入的特性,已成为日本介护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地梳理和分析这些小规模多功能居宅介护设施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空间规划以及社区嵌入的特性,深入探讨其在日本取得成功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当前老龄化趋势和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发展社区嵌入型养老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再论“空间句法”

张愚,王建国

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扼要介绍和评析了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及其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空间句法的各种形态变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凸状、轴线、视区、交叠凸状、所有线、可见图解分析、表面分割和端点分割、测角修正等实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原理,指出空间句法是在结合拓扑计算方法和主要基于可见性的空间知觉分析基础之上,对空间构形进行量化解析的方法。本文亦简要解释了空间句法在实际应用中形成的“自然运动”、“意念社区”等概念。

2004 年 03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6205820
[下载次数: 12,983 ] [被引频次: 1,059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批判的地域主义

沈克宁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

2004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6,280 ] [被引频次: 470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传统民居建筑形成的规律探索民居研究的方法

陆元鼎

民居研究要获得成果,一是目标要明确,二是研究观念和方法要对头。论文论述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成的规律及其特点,并根据作者长期以来对传统民居的研究,提出了人文、方言、自然条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再深入到民系民居的居住方式、居住行为和居住模式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广度。特别是传统建筑中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格来自地方建筑,其中重要建筑类型是民居建筑,如民宅、祠堂、会馆、书院、庭园等。因之,深入到民系民居建筑中去找寻,能为今天新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

2005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4,220 ] [被引频次: 31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周进,黄建中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是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准确地评价现有公共空间品质能为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关建设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和剖析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概念和内涵,试图确立以满足使用者需要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一个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2003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4,864 ] [被引频次: 274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表皮的历史视野

冯路

在建筑学中,建筑表皮是个不断转换的概念。建筑表皮的认识轮廓就在不断转换的概念中得以形成,而建筑表皮的定义就在这些转换过程中所显现的差异和相似中得以明晰。对于建筑表皮的历史视野,本文着重于自20世纪初现代主义至当代西方建筑学之间表皮状况的重要转换,并以此作为文章主要结构,依照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相关历史状况来展开论述。这三个历史状况分别为表皮独立,表皮自治和表皮事件。

2004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2,435 ] [被引频次: 240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再论“空间句法”

张愚,王建国

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扼要介绍和评析了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及其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空间句法的各种形态变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凸状、轴线、视区、交叠凸状、所有线、可见图解分析、表面分割和端点分割、测角修正等实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原理,指出空间句法是在结合拓扑计算方法和主要基于可见性的空间知觉分析基础之上,对空间构形进行量化解析的方法。本文亦简要解释了空间句法在实际应用中形成的“自然运动”、“意念社区”等概念。

2004 年 03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6205820
[下载次数: 12,983 ] [被引频次: 1,059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批判的地域主义

沈克宁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

2004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6,280 ] [被引频次: 470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

常青;

本文以建筑学与人类学交叉的视角,对古今建筑活动的文化动因作了"建筑人类学"的理论诠释,并对这一理论的学科背景和科际关系作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建筑作为制度、习俗、场景和身体感知对象的人类学属性.以及这种属性对建筑历史演进的影响。本文并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强调了触感经验和场景体验对于建筑设计和空间意义的重要性。

2008 年 06 期 No.13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119)相关研究报告之一
[下载次数: 5,654 ] [被引频次: 197 ] [阅读次数: 3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空间是怎样炼成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再分析

朱竞翔,王一锋,周超

本文关注于巴塞罗那德国馆孕育以及建造过程中一系列易被忽视的细节,试图证明“对角空间”的视觉体验与“周长空间”的触觉体验的并存是其空间设计的关键意图。文章还通过对德国馆实施的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了密斯·凡·德·罗在当时面临的技术可能及其最终选择,以此对前述空间意图加以验证。

2003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5,309 ] [被引频次: 51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两种空间运动观——从柯布西耶到库哈斯

胡铮

本文试图通过对萨伏依别墅和鹿特丹艺术厅(KunsthalRotterdam)的比较分析,阐述20世纪60年代前后两种代表性的空间运动观。

2004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5,213 ] [被引频次: 79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最新动态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